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金融自由化得失对中国金融开放的启示

木下信行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18-06-30

导  读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是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的压力下开始的。在加速推进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日本没有同步进行国内的财政投融资制度改革和企业破产制度改革。一方面,由于财政向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放补助金或无股息出资款,形成实际上的负利差,使民营金融机构在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倾向于高风险贷款。另一方面,为避免流动资产的损失,日本政府对经营困难的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延迟其倒闭。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1991-2004年日本国内金融问题频发泡沫经济破灭。由于当时日本没有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框架,未能马上采取应对措施。


中国目前也存在相当一部分经营困难却一直获得资金输血的“僵尸企业”和不良资产率、债务杠杆较高的企业。中国版财政投融资制度和企业破产制度也亟待完善。国际市场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金融市场持续推行“去杠杆”,在此背景下推进金融市场、金融服务的开放是一项艰巨任务,日本的经验教训或许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


本文为日本银行原理事木下信行在2018年6月9日CF40-NRI第八届“中日金融圆桌内部研讨会”上所做的主题演讲,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整理,经作者审核。


日本利率市场化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

BY 木下信行

40年前,从我进入大藏省以来,先后在金融厅、日本银行等任职。在此期间,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参与金融自由化和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工作。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相关经验。

日本利率市场化历程

日本金融自由化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两个“kokusai化”〔日语发音kokusai在不同语境下有“国际”和“国债”两个意思〕:在国际〔kokusai〕方面,日本企业对外活动增加;在国内方面,日本政府开始发行国债〔kokusai〕。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我在大藏省负责日美关系。当时日本经济本身已有金融自由化的必要,但由于在国内受到较大阻力,金融自由化没有取得进展。正在此时,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与美国共同设立了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日本金融自由化之路由此开启。

对日本金融自由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外汇管理自由化,特别是1984年废除期货外汇交易的实际需求原则,这对从事有关金融体系业务的人士来讲有很大影响。因为废除该原则之后,将以日元计价的金融产品换成以外币计价,再以期货把外币换回日元的操作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进行,从而导致当时伦敦市场上以欧元计价金融产品的交易猛增。这也就是利用以外币计价交易,实际上实施了以日元计价的自由利率交易。

然而,从作为国内金融体系负责人的立场来看,外汇管理的自由化是产生极大影响的“仓促行事”。因为这动摇了日本整体的财政和金融的利率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之前,国债的发行利率、公共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等作为财政运作基础的利率是与企业的公司债收益率、借款利率等有关产业金融的利率保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之下,在其间对邮政存款和银行存款等的利率作出调整,而这只有在一个精密的利率监管制度下才能够维持。

图1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之前的利率监管制度

此外,在实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何与公共金融协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为日本公共金融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财政投融资制度。当时在日本,资金运用部利用由邮政储蓄和养老保险公积金的资金向政策性金融机构或实施事业项目的机构进行贷款。20世纪90年代末期,其余额达436万亿日元,超过民间金融机构的资金量。财政投融资制度在当时发挥了很大作用,许多公共事业项目可以获得资金运营部的资金支持,弥补了一般会计的财政来源不足。同时,在该项制度下,资金运用部在向邮政储蓄和养老保险公积金保证优惠利率的同时,还向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发放补助金或无股息的出资款,使之实际上是负利差。然而,民营金融机构由于不得不与这些有亏损补贴的公共金融机构竞争,因此伴随着利率自由化的实施,其利益也必然受到压迫。

图2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邮政储蓄市场份额变化

金融危机的出现及应对

当日本在1995年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金融危机也随即显露出来。在上述环境下,民营金融机构由于在与公共金融机构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民营金融机构倾向于高风险贷款,这是导致泡沫经济发生的原因之一。

金融危机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愈发严重。到1997年秋天,大型金融机构相继倒闭,发生全国性挤提。我当时在旧大藏省负责有关金融危机对策的政治协调,但当时即便在政治层面出尽全力,由于日本没有应对金融危机的基本框架,当时也未能得以马上采取措施。

1998年,我转到新成立的金融监督厅后,最初的任务是加强民营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信息披露。由于当时的国际金融市场非常不信任日本民营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所以我们按照国际标准核查所有银行的资产,对查明是资不抵债的进行倒闭处理。这样的倒闭处理集中在1998年到2002年之间。期间,为了防范系统风险发生,倒闭银行的所有存款由财政资金进行全额保护,因而产生了19万亿日元的巨额财政负担。

另外,针对非资不抵债但暂时陷入资本不足的民营金融机构,通过政府保证来筹措资金以进行注资。银行方面因为采取了裁员等经营合理化的措施,为投入的政府资金带来了收益。由于以上对策的实施,到2004年春天,国际金融市场对民营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信心也有所恢复。

图3 日本银行倒闭数量

资料来源:DIC

期间,我在负责完善有关应对金融危机的制度工作中,逐步意识到日本金融体系出现大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破产制度的不完善。以往在处理破产企业的时候几乎都会令其停止与银行的交易。当时,主银行管理企业的资金筹措,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恶化,主银行会指导企业重建,但之后经营状况仍未改善的话,主银行便停止与该企业的交易,其他所有银行也会跟随停止与其交易,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状况。当企业倒闭时,银行会处置房地产担保以收回资金,但剩下的动产经常被非法势力强行夺取。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政府对经营上有困难的企业提供援助,或在房地产价格下跌以后,为了使银行不会因企业倒闭而发生损失,银行对企业进行延迟倒闭的融资规模也有所增加。然而,正是由于这样尽量不让企业倒闭的做法,金融监管和税务行政方面也就未能作出准备,这是金融危机长期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只是我有这样的认识,其他参与不良债权问题人士也持有一致见解。基于这些问题,1998年以后日本对企业破产制度进行了全面性改革,同时在其过程中设立了像产业再生机构的临时性实行机构。

图4 以破产形式分类的企业破产件数的变化(1980年以后)

资料来源:企业共济协会《中小企业调查研究报告书》(2014年2月)

图5 金融危机的原因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启示

简单总结一下日本的经验教训。日本在以外汇交易为中心的对外交易的市场化起步较早,而财政投融资制度和企业破产制度的改革则有所落后,这是问题所在。在此背景下,以利率为中心的金融自由化的进度较慢,民营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也依旧不完善,导致金融体系负担过多,其结果是带来了巨额的财政负担,对整体经济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在与美国贸易摩擦背景之下推进金融市场、金融服务的开放是一项艰巨任务。希望日本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教训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鉴,适当地实施金融自由化、维持金融体系稳定。


近期文章精选:

余永定:没必要过于担心短期、波动性的贬值

应对贸易摩擦,拼的岂是外汇储备?

管涛:外汇市场不必对中美贸易争端反应过度

彭文生:我国现在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财政政策理念

黄奇帆详解去杠杆路径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与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以及经济、金融类专著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